廖慶華老師個展 自在-廖慶華現代書藝個展,於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登場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最後更新日期 : 2015-09-01
來自臺灣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設計學系的副教授廖慶華將於九月二號到九月七號在巴塞隆納大學展出他的二十二幅書法作品。

這次展出的主題叫做「自在」。海報中的主視覺「自在」兩字就是廖老師隨興書寫出來的自創字體,甚至裡面的「自」還多了一點,代表自在多一點的同義詞,作品非常具有創意及趣味感。

此次的作品分成幾個系列,有「自在」系列,由於廖老師來自於花蓮,是台灣最美的一個地方,生活步調較慢,花蓮也是好山好水好幸福的代名詞,所以他創作了隨興書寫突破傳統書法筆法的「自在」、「慢活」、「樂」作品。呼應花蓮美好的生活環境,也創作了有趣的「象形」系列,例如「山」、「水」、「日」、「月」的象形書法作品,同時也表達了中國文字創字的奧妙。廖老師對於老子思想特別有興趣,所以也寫了老子道德經裡的「上善若水」、「無欲則剛」、「無為」、「以柔克剛」等富有哲學意味的「老子」系列書法作品。正面思想是廖老師的人格特質,他也常用書法來鼓動人心,所以也寫了一些「激勵」系列的作品,例如「你最珍貴」、「毅力」、「做就對了」、「樂天知命」等作品。

廖老師從小練習書法,博士階段專門研究台灣現代書藝及拍攝現代書藝紀錄片,並在東華大學開設現代書藝的課程。近年來在韓國、日本、大陸、台灣聯展作品共20餘次,2013年在日本東京舉辦「解構與建構現代書藝」個展,2014年與書法家李秀華教授及書藝社群老師在東華大學舉辦第一屆「東華寫字節」,推動現代書藝不遺餘力。廖教授的作品輕鬆自在、不拘小節,且能和現代藝術接軌,並能夠將過去中華哲學思想放進書法裡面,所以所謂的書法「墨寶」二字隱含的意義除了書法本身字的美感之外,還有就是文字的內涵對於陶冶性情、激勵人心的雙重意涵。書法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有兩千多年歷史。書法的造形美感在於線條、留白、速度感、空間感、枯墨造成的飛白等效果,又有象形文字、甲骨文、隸書、行書、楷書、草書等不同字體,可謂千變萬化,造就人類藝術史上的驚人成果,廖教授期待中華文化中最寶貴的書法藝術能夠推展到國際,讓國際友人能夠了解書法之美,進而學習這個能修身養性的絕妙藝術。

促成此次個展及交流活動的是藝設系韓毓琦教授,韓老師為巴塞隆納大學藝術博士,專攻複合媒材及水墨藝術,屆時將與巴塞隆納大學哥白尼教授及其他老師進行藝術議題討論交流,再將豐富的成果及經驗回饋給東華學子。